18歲的鄧某等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購買iphone12新款手機,選擇鋌而走險,為境外詐騙分子提供微信號碼,在其幫助下,多名被害人被騙取大量資金,鄧某等多人因此獲刑……

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庫爾勒墾區人民法院適用刑事普通程序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了被告鄧某、張某等多人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詐騙罪一案,對在案被告人分別處以有期徒刑。

少不更事缺錢花
違法犯罪分不清
法官:“鄧某,你為什么會干詐騙?”
鄧某:“起初我還在上學,后面不想上了,也沒能找到好的工作,又不想跟家里人說,那時候剛好遇見他們幾個人(詐騙團伙),看他們出手挺大方的,我就想著干脆跟他們一起干好了,殊不知自己卻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021年4月30日,庫爾勒墾區公安局在偵辦“陳某強被詐騙”案件過程中,發現張某、鄧某與其下線劉某、彭某在明知出租實名制微信違反國家規定的情況下,他們仍然將微信賬號、登錄密碼、手機號碼、常用登錄地點等信息,以每天150元到450元不等的價格出租給他人,獲取非法利益。
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間,被告鄧某等人明知其他人在境外從事電信網絡詐騙活動,仍然通過QQ、微信等聊天軟件大量收集微信號,以便向境外詐騙團伙提供。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查明被告鄧某等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詐騙罪中向詐騙團伙提供微信賬號的條數達600余條,詐騙分子使用出租來的微信號與多名被害人聊天,獲取其信任后,騙取被害人大量錢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年少有為當自強
君子愛財知“分寸”
張某:“法官,我很后悔自己犯下的錯誤,為了一部手機斷送了我的未來,太不值得了……”在判后答疑過程中,這個十九歲的少年,聲音哽咽著告訴法官,曾經他也有自己的夢想,想去當兵、想去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因為自己對金錢的欲望,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法官耐心聽著被告人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心中不免酸澀,被告人的眼淚是發自內心的悔恨,但是,法不容情,因為被告人的違法行為,導致他人辛苦賺取的錢財被詐騙,這筆錢可能是老人的醫療費、可能是孩子的教育金,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犯罪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

以案為鑒知敬畏
法治教育不停歇
案件雖然已經審結,但是,法治教育的腳步不能停歇。刑法的目的不僅是懲戒,刑事法官的主責也不僅是判案,而是要一直走在法治宣傳教育的路上。鄧某等人剛滿18周歲,卻在這本該激揚青春的年紀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不僅是來自于社會發展形形色色的欲望,也有自幼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

鄧某等人的經歷是一個反面教材,人生沒有捷徑,財富來自于勞動的創造、來自于知識的變現、來自于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凝聚合力,從娃娃著手、從青少年著力,系好未成年人人生的第一!胺ㄖ巍奔~扣,讓法治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形,讓悲劇不再發生!
來源:兵團長安網
責任編輯:朱立